综合思想汇报

lmxh302023-01-0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在这一主题之下,我国由受到外部封锁到走向对外开放,由实行计划经济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当中,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离开发展,党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党的先进性是我党存在和发展的主要依据。我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在每一阶段都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因此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民主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严重束缚中国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推动了中国社会历史向前发展,党才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取得了执政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胜利完成了“三大改造”,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初步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由于“左”倾错误使我国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进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党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实行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党和国家焕发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历史证明,党的先进性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即党的先进性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当前,我们外部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内部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加快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迫切。同时,还存在着影响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弊端、做法和规定,因此,发展必须深化改革,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途径,才能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党的十六大报告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目标和各项政策措施,体现了发展的新思路、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和各项工作的新举措。把握了这些,就是把握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有效地贯彻落实了这些,就是有效地体现了党的先进性。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所以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就在于它能最终创造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也是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人阶级是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社会化大生产又是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因而工人阶级代表着当代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就必然忠实地代表着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自诞生以来始终都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忠实代表,革命战争年代是如此,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更是这样。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就曾经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是束缚生产力还是解放生产力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更是反复强调:“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成果,归根到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又说:“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正因为我们党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所以全党为之奋斗的目标,归根到底是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是要最终促进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经过拨乱反正,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制定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强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这不仅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充分证明了我们党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忠实代表。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通常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会为社会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和作用。历史证明,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先进的文化推动社会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发展,历史同样证明,文化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强弱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我们党作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始终成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而要作到这一点,就要坚持三个“必须”。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先进的文化;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文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根本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对世界文化发展(当然不仅仅是文化)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渗透到社会文化的各个历史时期和各个方面,一直延续到今天。“五四”运动九十年来,我国先进的文化所以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不断向前发展,并且日益壮大,也是有赖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实践告送我们,什么时候正确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文化事业就发展顺利,就健康;什么时候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文化事业的发展就遭受挫折。因此,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特别是当前我们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大肆对我进行文化渗透,妄图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国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十分激烈、腐朽落后思想文化沉渣时有泛起,一些反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伪科学、封建迷信还在毒害人们的思想,我们要保护、发展、壮大先进文化,更要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努力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长达五千年中保持统一而不分裂,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无疑起到了重要的凝聚作用。正是这种优秀文化传统源远流长,维系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必须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不仅适用于经济建设,也适用于文化建设。我国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我们要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搏采各国文化之长,使之熔铸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并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纵观我们党八十年发展历程就可以看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都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分析了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使人民当家作了主人。新中国成立后,党又从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组织了工业化建设,形成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曾经犯过“左”的和右的错误,包括象“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错误,但是我们党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批评,在拨乱反正中不断前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实行改革开放,开辟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总结我们党八十年的发展历程还可以看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利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政治上,人民群众真正履行当家做主的权利,在经济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文化上大力满足人民群众科学文化水平和精神生活质量。党的一切工作或全部任务,就是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这些利益而奋斗。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都要努力使广大人民共同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改革越深化,越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正确统一并紧密结合起来,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任何违反群众意愿和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

“三个代表”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有机统

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一个“代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表明了我们党从诞生那天起,就是我国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推动生产力方式变革、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中流砥柱和决定性力量。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第二个“代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先进性,表明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政治保证。第三个“代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表明我们党不论搞物质文明建设,还是搞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代表和满足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时处处事事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不断开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是在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也是在我国改革与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初步的,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这些体制性问题的存在,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不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十六大提出,新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抓住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这样,才能进

《综合思想汇报》.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