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林业工作发展成就总结回顾

lmxh262023-01-06

改革开放30年来,**林业伴随着解放思想的步伐,深化改革,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逐步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路子。以生态为主服务社会这一重要思想的转变,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高度重视,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理念深入人心。林业事业呈现出森林资源稳步增长,国土绿化取得阶段性成果,自然保护事业迅猛发展,林业产业初见成效,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体现的新局面。到XX年年底,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34.63万亩,占国土幅员面积的83.3%,有林地面积达到198.78万亩,活立木蓄积1901.6万m3,有林地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9.48%,为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三十年来林业成效显著

(一)全面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县在全面落实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加快林业改革步伐,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在1980—1984年期间,将全县56万多亩荒山承包给广大农民群众,落实生产责任,限期完成绿化。通过此项改革,充分调动了1万多户农户,6.8万多农民的林业生产积极性,增强了农民造林护林的自觉性,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林地利用率。

(二)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为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打好基础。

在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的同时,为支持广大农民发展林业生产,充分挖掘林地生产潜力,我县积极向上争取,成为了全省第一期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县,并在1980—1989年间,完成了10万亩基地建设任务,为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打下了基础。

(三)贯彻“南巡讲话”,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发展壮大林业产业。

1992年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后,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林业改革开放步伐,我县针对林产品品种单

一、产量低等具体问题,为深化企业改革,整合行业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多业并举之路。自1993年开始,林业系统自筹资金1100余万元对黄草山、湾东河和白水河林区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同时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发展第三产业,先后自筹资金3200多万元,参股建造了紫马电站、金石水泥厂等企业。1994年组建成立**县林业集团总公司,开展木材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开发等业务,公司拥有固定资产3901.63万元,在职职工572人。公司成立后的四年时间内(1995—1998年),共完成木材采伐112508m3,完成产值7125.6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6626.6万元,实现利税3818.1万元,上缴税金904.5万元,上缴利润1455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93.7万元。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四)深化林业企业改革,林业建设转向提供生态服务。

1998年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林业企业步入困难境地。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县属林业企业于XX年起,相继开展了企业改制。通过进行企业改制,原有企业人员与原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并分期分批分流安置到天保工程森林管护、造林等工作中。

(五)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改革开放初期至1998年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林业主要以采伐天然森林生产木材为主导,在当时以“木头、石头、水头”为主的县域“三头”经济中,号称“林大头”并占据了“半壁江山”。1978—1998年,全县林业总产值11744万元,占同期农业总产值的11%。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林业发展转向以提供生态服务为主的重要转变,1999—XX年年林业总产值达20253万元,占同期农业产值的16%。这充分说明了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发展林业产业所产生的巨大效益。

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1998年9月1日国家实施天保工程,我县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将砍树人变成了造林人、护林人,全县分流安置森工企业富余人员588人,改建和新修森林管护站29个,落实森林管护人员434人,对县境内272万亩森林实施常年性管护。截止XX年年底,完成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7.2万亩,封山育林28.95万亩,飞播造林10.35万亩。减少森林资源消耗73.6万m3。至XX年年底,林业用地面积增长7万亩,新增生态公益林面积46.6万亩,活立木蓄积增长192.8万m3,全县森林覆盖率比工程实施前提高了5.5个百分点,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

通过实施天保工程,全县天然林得到休养生息,生物多性得到有效保护,大渡河、南桠河流域森林生态屏障基本形成,局部区域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全县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初步测算减少水土流失110万吨,境内几条河流的水质变好,水量增加397万吨,枯水期水电发电量明显增加,县境内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加上国家投入资金6377.6万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县广大林业职工的生活和生产问题,工程使用劳动用工140万个,加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维护了社会稳定。

2、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最大的惠民工程之一,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伊始,县委、县政府按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思路,将退耕还林,发展林业始终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将退耕地和坡度平缓、土壤深厚的荒山优先规划栽植核桃、板栗、油桃、黄果柑、枇杷、花椒和茶树等经济林或生态经济兼用林,为农民增收培育了新的财源。

自1999年开展退耕还林工程至XX年年底,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9.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0.3万亩,配套荒山造林9.3万亩;工程涉及全县16个乡(镇),91个村8个居委会,退耕农户22034户,人口7.5938万人。其中有全退户1289户(全部耕地退耕还林,不含田),人口5514人,退耕地还林面积1.14万亩。截止XX年年底,国家直接兑现我县退耕还林粮食、生活补助费及造林种苗费共计16878万元,退耕农户人均从退耕还林获益2222.0元。

3、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为使全县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平衡,经国务院批准,1997年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我县设**管理处);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XX年建立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2个保护区总面积达131.3万亩,占全县幅员面积的32.7%。共救护野生动物20次,开展野外监测巡护4次,有力地保护了3县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

(六)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和管理得到全面加强。

XX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出台后,我县县委、县政府确定了“以山育林,以林养水,以水发电,以电兴工,以工富县,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了林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和纽带作用,突出了林业的重要地位。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我县水电开发、矿山开发和其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和管理问题日渐突出。为此,林业部门坚持依法行政,将管理与服务并重,予管理于服务中,在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服务,使服务更实在更具体。及时为企业办理各类征占用林地和林木采伐手续,同时坚决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

(七)林业产业初见成效。

自改革开放伊始,尤其是近年来结合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我县充分利用县域地理气候条件,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林,至今已发展水果2.2万亩,核桃2.65万亩、板栗4.23万亩,全县农民人均经济林面积达1.1亩。经济林年产量达15115.6吨,年产值3638.9万元。经济林成为我县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改善城乡面貌的亮点。

30年林业年产值11.8亿元。过去,林业经济为“木头经济”,主要依靠单纯采伐林木,不仅收入低且消耗资源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全县不断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水果、干果和茶等产业基地,扶持行业协会发展,开拓销售市场,逐步走上了产业化发展道路,林业在全县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全县XX年年实现林业总产值8489万元,是1978年林业总产值的137倍。

二、基本经验和做法

(一)政府支持是加快林业发展的关键。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和改善生态环境工作。县上每年都要定期召开林业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植树造林、森林防火和森林资源管理等工作,并与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任务,落实人员,落实责任,确保各项林业任务圆满完成。县政府还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给政策、给资金、给人员,为全县林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政策保障。

(二)科技是加快林业发展的保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前些年因思想观念陈旧、生产方式经营落后,不注重科技在林业生产、经济林管理和森林管护方面的运用,导致造林成活率低、林产品产量低、森林管护效果不佳。近年来,我县把林业科技始终贯穿于林业建设全过程,在造林方面推广使用了abt生根粉、引进优质优良树种、地膜覆盖等技术,在经济林发展上加强了嫁接、修剪、施肥、防病虫等综合科管力度,在森林管护上配备使用了gps定位仪,使造林成活率明显提高,经济林产量显著增加,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和损失程度明显降低。

(三)改革是加快林业发展的动力。前些年,因造林机制不活、权属不清、利益不明,绝大多数农民自主造林积极性不高,只图完成任务而造林,消极应付,导致年年造林不见林,严重制约全县林业快速发展。从二ooo年起,县林业局紧密结合国家林业政策,紧抓退耕还林和天然保护工程建设契机,按照工程造林标准实施造林,森林面积蓄积明显增长,为全县林业建设增强了后劲。

当前正准备在全县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次农村重大改革,它以“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权,流转经营权”为核心内容,将集体林地、荒山以承包、拍卖、租赁等形式落实经营主体,真正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责、责有其利”,确保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必将进一步激发林业发展的活力。

(四)基层建设是加快林业发展的基础。全县16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原有正式工作人员只有8人,且平均文化程度为初中,人员严重缺编,林业技术无法得到有效推广,加上房屋,设施陈旧,条件落后,有的甚至已成危房,严重影响基层林业职工正常工作和生活。鉴于这一情况,为加强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XX年经积极争取,新招入具有大专以上文化并有一定林业知识的技术人员8人充实加强基层林业站,理顺林业站管理体制。同时,县上紧紧依托工程建设,并积极争取项目,积极筹集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基层站办公条件,为基层林业站、管护站和职工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使职工安心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不够解放,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相关部门对林业的关注、重视、支持、参与程度还不很高,部门办林业问题比较突出,林业的基础地位和公益性难体现。林业部门的干部职工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市场意识淡薄,林业单位和职工收入较低,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广大农民群众和林农对林业的认识不深,主动参与性不强,保护意识低,对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解,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

(二)林业体制落后,技术力量薄弱。乡镇林业站承担着林业各项任务落实和执行的重要角色,受乡镇政府和林业局双重领导,管理不便、工作任务繁重,工作人员严重缺编,技术力量严重不足,林业实用技术推广有所滞后。

(三)林业产业发展缓慢,林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较低。林业产业政策不活,林产品单产低品质差,品牌意识不强,地方特色不明显,产业协会发展缓慢,抵御风险和灾害能力弱,产品的包装、加工、销售落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化程度不高,林农收入低,林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贡献率不高。

(四)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林地生产力低,木材供应能力有限。我县有林地面积近198.7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9.48%,但森林资源结构极不合理,防护林、经济林比重大,用材林、薪炭林面积小,天然林面积大,人工林面积小,纯林面积大、混交林面积小。同时,林地生产力低,木材产出少,社会发展对木材的需求压力较大。

(五)林业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发展后劲不足。由于县财政收入较少,财政转移支付有限,林业重点工程地方配套资金难以到位,中央投资预算标准较低,又不能随着物价上涨而上调预算标准,还有部分工程(如退耕还林)没有预算管理经费,造成林业建设资金严重短缺,严重影响着林业工程建设质量和我县林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今后工作措施及改革方向

党的十七大确定了科学发展观,提出到2021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科学发展观首要的是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根本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履行建设生态文明重大使命,推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林业的历史命题。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承担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责,肩负着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当前,生态问题已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大威胁,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延续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生态差距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之一,生态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最大最艰巨的任务。

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和生态产品的主要供应部门,科学发展观给林业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我们要站在战略的高度,认识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对林业工作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认清科学发展观带来的机遇,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做大做强林业事业。为使林业发展更具系统性和可预见性,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XX年至XX年年,县林业局组织有关设计单位和技术人员,先后编制完成了《**县林业中长期规划》、《**县公益海—孟获城森林公园规划》、《**县干果发展规划》和《**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规划》等报告,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发展制定了宏伟蓝图。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林业发展思路。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及时调整林业发展思路,充分认识林业的基础地位和公益性特点,科学处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准确定位林业发展方向,抓住各项政策机遇,坚持科学发展,以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和强化资源管理为手段,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以努力构建三大体系林业为目标,着力建设现代林业,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继续深化改革,增添林业发展活力。积极探索适合我县林业发展的基层林业站管理机制、国有林场发展改革机制、林业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机制、科学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现代林权改革机制等,充分调动广大林业职工和林农积极性,不断深化林业体制改革,激发工作激情,不断提高林业生产力和工作效率,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加快林业科学发展。

(三)着力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提高林农收入水平。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林业产业政策,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充分利用我县水果、核桃、板栗、花椒、茶叶等所占面积大的林地优势,运用先进的林业生产加工技术,着力提高林产品单产和品质,加快绿色林产品认证和基地培育,形成地方品牌,提高知名度,鼓励发展产业协会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扩宽销售渠道,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积极引进企业进行林产品包装、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林产品附加值,积极引导速生丰产林、干果规范化生产管理、森林生态旅游业等新型产业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共赢的目标。

(四)重点强化森林经营,努力提高林地生产率。我县宜林荒山逐年减少,今后要将重视造林数量转变到主抓造林质量和加强森林经营上来,大力加强造林地和中幼林管护、森林抚育采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等各项森林经营工作,运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手段,不断调整优化森林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着力提高单位面积活立木蓄积量和林地生产率,为林农增加经济收入,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木材和林产品,不断增强森林的生态功能,满足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多样化需求,实现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建议县上支持林业改革,理顺林业管理体制。一是建议县上利用事业单位招录工作人员机会,为林业系统招录一批业务工作人员,解决基层林业站技术干部严重短缺的问题。二是建议县上将王岗坪森林经营所列为县财政差额拨款单位,根本解决职工工资发放困难问题,保证社会和谐稳定。

(六)建议县上将生态移民列入全县扶贫移民搬迁范围,巩固我县生态建设成果。我县生态移民难度大,在重点林区和生态重要地位居住有大量群众,不仅生产生活艰难,也给生态保护造成严重威胁,对这些地段的群众实施强制性整批分步生态移民,不仅能大大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对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七)建议县上增加资金投入,解决林业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县上应根据实际,设立林业发展基金,加大森林植被恢复费的征收范围和标准,对破坏森林资源和污染严重的项目征收生态保护费,加强对育林基金的征收和管理工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设立林业产业发展基金专户,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强化资金使用管理,保证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率,解决林业建设资金严重不足问题,确保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某县林业工作发展成就总结回顾》.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