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方向学习总结

lmxh332022-12-28

把握党的建设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我们党科学分析了党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再次指出了党的建设的前进方向。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我们党只有沿着十七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党建方向前进,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

一、正确把握党的建设的总目标,确保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

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方向。88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党的建设的目标正确,党就发展壮大;反之,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设一个全国性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的党建总目标,把先进性与广泛性联系起来,使党成为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新形势下的党建总目标是什么?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我们党强调了这一党建总目标,并要求“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反映了时代发展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从党建总目标彰显的内容来看,主要反映了政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党、国家与社会的界限比较模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党、国家、社会等现代国家要素开始凸现。新形势下的执政党如何与社会发生联系?市场经济造成了社会利益的分化,需要执政党代表和整合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事实上,政党是基于群众的利益表达而产生的,执政党掌握国家权力是群众权力的延伸。为此,我们党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后,党建的首要目标就是建设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政党的价值是与群众联系在一起的,但政党夺取政权以后有离开群众的可能。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教训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果不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也会陷入“历史的周期律”。为此,我们党实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做主新社会的转变后,党建目标就要致力于建设一个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执政党。我们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不是简单地夺取政权,而是承担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逻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同时在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现代化。为此,我们党实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转变后,不仅要着力建设一个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执政党,而且要把求真务实、改革创新作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建总目标体现了先进性与现代性的统一,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在新形势下牢牢把握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就能确保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二、全面落实党的建设的新部署,确保党始终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实现党建总目标,需要对党的建设作出新部署,以进一步规范党的建设的前进方向。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党建新部署反映了党建总目标的内在要求,旨在提高党的建设的整体效果,保证党始终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首先,完善执政党建设理论是提高党建整体效果的前提条件。党的建设的理论是指导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规定着党的建设的前进方向。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因而党的建设的理论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但在新形势下理解党的建设理论,需要提升执政思维水平。我们党已经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党的建设要由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来指导。执政党建设理论是相对于革命党建设理论而言的。在革命时代,我们党用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党建设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但如果不从革命党建设理论向执政党建设理论转变,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当前党的建设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与残存的革命思维有关。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来指导。

第二,构建科学的制度是提高党建整体效果的必要保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就提出要走制度建党的道路。用科学的制度推进党的建设,是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科学的制度首先是一个系统。制度是由全部制度要素连接起来的。用科学的制度加强党的建设,需要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提炼制度要素,并通过相互连接而成为一个系统。这样,党的建设才能在整体上取得效果。其次,科学的制度需要注意实体制度与程序制度的统一。党内的实体制度是党的制度体系中的主干,但实施实体制度需要相应的程序制度来保证。因此,用科学制度实施党建的新部署,既要完善实体制度,更要构建程序制度。最后,科学的制度需要强有力的执行来保障。制度是正规则。如果没有强大的执行力,党内的潜规则就会发挥作用。当前党内的制度体系已经建立,关键是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要通过制度的执行,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落到实处。

第三,运用科学的方法是提高党建整体效果的重要手段。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一方面,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统筹兼顾。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城市党建与农村党建等方面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用统筹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建设,可以促进党建新的伟大工程与党的伟大事业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党的自身建设也需要统筹。党的阶级性和人民性、党内民主与党内集中、党员的权利与党员义务、党的领导与党的执政、党内的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党内教育与党内惩处等方面的关系也是矛盾关系。运用统筹的方法处理党内的矛盾关系,必然会提升党的建设的整体效果。

三、紧紧抓住党的建设的着力点,确保党的政治目标的实现和执政基础的巩固

落实党的建设的总部署是实现党建总目标的重要步骤,而实施党建总部署则需要抓住党的建设的重点。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按照党章的要求,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四个“着眼于”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新重点,也是推进党建新的伟大工程更具体的前进方向。

第一,党的建设要关注目的性。党的建设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当前,党的建设要聚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致力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第二,党的建设要增强有效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主线。实践证明,党的先进性是靠执政能力支撑的。党的执政能力有多强,党的先进性水平也就有多高。没有执政能力支撑的先进性往往是一个符号。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彰显了党的建设的有效性,定位是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三,党的建设要赢得合法性。合法性是指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同。加强党的建设,要通过自身形象的塑造,赢得人民的高度信赖和认同。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最大的优势是联系群众。因此,加强党的建设,要始终把赢得合法性作为一个基础工程。

第四,党的建设要提高自觉性。加强党的建设,需要全党特别是党的干部的高度自觉。对党的建设的高度自觉来自于全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崇高的使命感能使党员干部以昂扬的精神状态规划好党建工作,而强烈的责任感要求党员干部扎扎实实地做好党建工作。

《党的建设方向学习总结》.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文章下方广告位